《专业专注,以解决问题为导向,落地EHS最佳实践》
彭小燕
共生代董事长
我从去年开始就一直在琢磨,我这一辈子好像就干了一件事,我们到底都干了什么呢?我们是不是应该停下来,回过头去看一看。所以从去年10月开始我就到处跑,有人关心我的朋友圈,说,哎呀彭老师,你又去了什么什么地方。后来我一想,这不对劲,因为EHS跟我们那种休闲的印象不太一样,所以我就在想我们EHS人能不能也能休闲一样地“玩”,把EHS“玩”起来呢?这好像是挺有难度的。我有一门心理学的课,在课上和大家对话的时候我就发现很大比例的人过得挺苦的。现在不一样了,现在越来越好了,所以我在想,EHS走到今天这一步,回过头来也看看我们共生代的发展,我们这些年到底都做了什么。
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会给我们的EHS带来什么?其实我在很多企业讲EHS领导力的课的时候,我给大家分享过一个故事:我的身体有一些问题,我又特别想去西藏,那我到底要不要去?EHS人多半会跟我说,太危险了。但我和另外一波人聊的时候,他们会鼓励我去,毕竟这是我的梦想。所以在这个时候,我会回过头问我们的企业家、老板、包括你们自己:一个让你魂牵梦绕的地方,你们会不会因为条件限制而不去呢?后来我去了。我的目标不是驴友的那种走法,而是高兴、快乐、真正地享受自然。所以在这里我们就会突然发觉,当你的目标不一样的时候,你的投入就会不一样。所以回望这么多年EHS的发展,就有点类似这种情况。
作为一个企业家,一个为企业服务的人,我们要做的事情是不能停下来的。我们需要一个方法,一步一步往前走,而不是走三步停两步,所以先要有地基,抓住重点,合法合规,才有机会细化系统,然后才能深入EHS。我们的企业要会给自己定位,有很多企业已经架好了框架,但很多人都在忙着监督、报告、调查,但上级真正关心的是EHS愿景,是否和公司理念契合,这个错位导致了合规、风险管理等等基础立不住。所以我们要思考问题出在哪?是机构、是风险管控......是不是真正地把基石扎的够深、够强、够坚硬!
《EHS法律法规变化与趋势》
张凯
共生代资深顾问
从2023年10月到2024年9月这12个月的时间里,新增了3126部,废止了416部EHS法规。
首先我们看《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今年1月1日开始实施,与之配套的还有一个《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办法(试行)》。《海洋环境保护法》修订过两次,这次的特别之处在于制度清单化、记录化、程序化,明显增强监管可操作性,处罚事项加密、责任加重,监管小项从26项增加到65项,处罚金额从50万增加到500万,可见处罚力度加得有多重。而《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办法(试行)》按照“全面覆盖、分类管理、全过程监管”的原则明确了入海排污口的定义、类型、分类管理原则,围绕设置、备案、检测、执法检查、信息管理、信息公开等各个监管环节,分别明确了相应的监管要求,为建立健全责任明晰、设置合理、管理规范的长效监督管理机制,不断完善入海排污口全链条治理体系奠定了基础。
《排污许可管理办法》在今年4月修订,7月1日开始施行。修订后增加了工业噪声排污许可;排查土地隐患:关注副本的控制有毒有害物质排放、土壤污染隐患排查、自行监测内容;使用电子证照:全国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电子信息与正、副本依法具有同等效力;按时提交执行报告:按照排污许可证规定的执行报告内容、频次和时间要求提交执行报告;保留排污权交易证明材料:进行排污权交易的应保留交易指标证明材料,并申请变更排污许可。
《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在今年1月25日颁布,5月1日开始生效。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温室气体重点排放单位以及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其他主体,可以参与排放权交易。重点排放单位应当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制定并严格执行温室气体排放数据质量控制方案,将排放统计核算数据、年度排放报告报送省级人民政府生态环境部门。重点排放单位应当向社会公开其年度排放报告中的排放量、排放设施、统计核算方法等信息,所涉及数据的原始记录和管理台账应当至少保存5年。
《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 从去年10月19日开始实施,为企业参与温室气体减排交易提供了规则框架,有助于建立健全温室气体自愿减排市场机制。企业可以通过减少自身温室气体排放,将多余的减排量在市场上进行交易,从而获得经济收益或者提升自身的环保形象。高耗能、高排放的企业如果能够有效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就可以在这个市场中成为减排量的供给方,而那些希望抵消自身碳排放的企业则是需求方。
《新污染物生态环境监测标准体系表 (2024年版)》明确了新污染物监测的标准,有助于精准地掌握新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存在状况和迁移转化规律。
《工业循环冷却水零排污技术规范》从明年3月开始施行,规定了工业循环冷却水系统零排污技术控制要求、工艺设计和管理要求,适用于敞开式间冷循环冷却水系统的零排污设计和运行,不适用于蒸发水量为零的循环水系统及直冷循环冷却水系统。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在今年6月进行了一次修订,11月开始实施。在本法规中规定了所有单位应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定期开展危险源辨识评估,制定安全防范措施;及时消除隐患,并报告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而对高危企业(矿山、金属冶炼、建筑施工单位和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化学品、放射性物品等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运输、储存、使用单位)应制定应急预案,配备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和物资,开展隐患排查,及时消除隐患。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代替了13年版,于今年1月颁布并实行,其中有几条比较重要:
第三十条,应急预案编制单位应当对与应急预案实施密切相关的管理人员、专业救援人员等进行培训。
第三十二条,专项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每3年至少进行一次演练。矿山、金属冶炼、建筑施工单位和易燃易爆物品、化学品、放射性物品等危险物品生产、经营、使用、储存、运输、废弃处置单位,公共交通工具、公共场所和医院、学校等人员密集场所的经营单位或者管理单位等,应当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应急预案演练。
第三十三条,应急预案演练组织单位应当加强演练评估。
《生产安全事故罚款处罚规定》在今年进行了一次修订,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安全生产工作实际,对情节特别严重、影响特别恶劣的情形予以细化,明确了关闭、破坏直接关系生产安全的监控、报警、防护、救生设备等六种可以按照罚款数额的二倍以上五倍以下对负有责任的生产经营单位处以罚款情形。
《工贸企业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第十四条,本标准所列情形中直接关系生产安全的监控、报警、防护等设施、设备、装置,应当保证正常运行、使用,失效或者无效均判定为重大事故隐患,也就是说,由于检测、维护、保养不到位,或者通过关闭、破坏、篡改等方式,造成本标准所列情形中直接关系生产安全的监控、报警、防护等设施、设备、装置,处于未通电、未启用、未联锁、数据失真等不能正常运行、使用的状态,均判定为重大事故隐患。
《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规定》 颁布于去年11月,并代替《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与监督暂行规定》于今年1月1日生效。这里要注意的点很多:
1、新增作业监护制,明确专门的监护人员负责有限空间作业安全;
2、增加了防护装置管理制度;
3、增加培训频次要求,培训人员删除了现场负责人新增了作业审批人;
4、新增了设置风险告知牌的要求,明确了安全警示标志的设置要求;
5、对隔离措施的要求进行了细化;
6、新增了对防护用品、应急救援装备定期检查要求;
7、新增了分级审批要求,对于涉及硫化氢、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中毒和窒息风险的有限空间作业工贸企业纳入重点检查范围,突出对监护人员配备和履职情况、作业审批、防护用品和应急救援装备配备等事项的检查;
8、新增了现场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装备,删除了作业前检测时间要求;
9、作业过程实施全程监护,具体要求进行了简化。
《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2023年修订)》于去年11月颁布并生效,有几个点需要注意:
主要修改:将《危险货物品名表》(GB 12268)、《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 6944)、 《危险货物运输包装通用技术条件》(GB 12463)”修改为“《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规则》(JT/T 617)”;
第二十条 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应当按照规定,维护、检测、使用和管理专用车辆,确保专用车辆技术状况良好;
第二十四条 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应当对检查情况作出记录,记录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
第二十六条 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应当严格按照许可事项从事道路危险货物运输活动,不得转让、出租道路危险货物运输许可证件。;
第三十四条 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应当采取必要措施,防止危险货物脱落、扬散、丢失以及燃烧、爆炸、泄漏等;
第四十六条 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应当委托具备资质条件的机构,对本企业或单位的安全管理情况每3年至少进行一次安全评估,出具安全评估报告。
《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 第1部分:通则(GB30000.1-2024)》(代替GB13690-2009) 于明年8月开始实施,标准与联合国《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后面简称GHS)有关的技术内容一致。此次对标的GHS(第八修订版)为目前最新版本,同时也与全球多数发达国家所采用的GHS版本接轨。该标准为GB 30000系列标准的第1部分,需与其他28个部分(GB 30000.2~29)配套使用(已于2013年发布,对标GHS(第四修订版))。随着该标准的发布,GB 30000.2~29的修订研究工作也将逐步进行,消除我国国家标准与GHS不同版本间的差异。
从法规变化趋势上看,增加了温室气体自愿减排的市场机制,为更多企业参与减排提供了机会和途径;对新污染物发布了标准体系表,填补了标准体系的空白,深化了环境风险的防控;生产安全事故也从单纯的伤亡人数为依据转变了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加强了对严重安全事故的处罚;另外对有限空间作业的各个环节都提出了明确要求,从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
《安全管理的顶层设计与精益管理》
姜子学
精益管理专家
做安全的人,压力很大,因为随着我们国家与社会的进步,政府对安全、环保、职业健康越来越重视。从 85年到现在,我可以算是一路见证中国EHS管理走过的漫漫长路,也看到了相关法规越来越健全。张凯老师分享了许多法律法规的更新与变化,很多都是我不知道的。大家千万不要小看这个更新,我在企业当一把手的时候,有时会感到触目惊心。你可以不知道这些法律法规的变化,但是一旦出事了,国家派出调查组的时候,处罚的依据就是这些法律法规。你说你不知道,有用吗?没有用的,他们认为你应该知道。但是EHS人还有另一个麻烦,我们整天和我们的一把手去说这些东西的时候,他们不理解,认为EHS就只是花钱,不知道赚钱多难。
我们应该如何说服一把手或上级领导?这个 安全,不是成本,不是花费,是一种资本的投入。 我当一把手的时候,有两个费用不设上限:第一个是安全费用,法律要你花多少就花多少,治理要花多少就花多少。我经常跟财务副总监和董事长说,一旦出了安全事故,检察院和法官是不会问你有没有预算的,不会问你预算是不是突破上限了的,该怎么判怎么罚就怎么判怎么罚,法规上已经写的很清楚了,不仅涉及到相关负责人,还涉及到企业负责人。第二个,培训的费用是没有上限的,该需要多少就需要多少。培训是一种投资,如果一种投资有很高的回报的话,难道它需要上限吗?当然是越多越好,所以我们EHS人一定要学会一些赚钱的法门,这样我们就可以告诉一把手、上级领导,安全不仅是一项投资,我们还有办法把这个钱赚回来,甚至得到更高的回报。
在现代管理学中美国已经把安全管理和精益结合起来了,叫精益安全,但是结合的不够全面,实施的不够广泛。中国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制造大国,所以我们一定要把这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我所讲的模式是可以复制的,关键是有没有决心来实施。 我对安全的深入认识是缘于这句格言:良好的安全业绩等于良好的商业表现, 这句大家都知道是杜邦的格言,由陆国富老师教给我的。我原来也认为安全和精益管理没什么干系,一条是合法合规,一条是降本增效,但这句话让我认识到两者有结合的可能。我一开始心里非常没有底,因为安全是个小概率事件,你不知道它什么时候会发生,这是我不能容忍的。但是搞安全要投入,投入与回报之间能不能找到一条出路,陆老师告诉我的这个杜邦的格言就是一个契机。杜邦两百年的管理经验不会骗我,陆老师不会骗我,所以我就先相信。 而相信的结果就是:我所在的企业,10年700万工时无事故,而且人均销售额是同类企业的两倍以上,人均利润4到5倍。 所以精益做的好不好,就看人均销售额,做得好的话都是两倍或两倍以上,相当于效能提高了一倍以上。
那么经验可不可以复制呢?我的答案是可以。四年以后我在云南另一家公司任职,情况完全不一样,面临的情况比四年前的更糟糕。但是净利润率和净资产回报率从我接手的4.1%和2.8%左右一路增加,到2022年已经分别达到11.6%和8.1%,而且市场是严重供过于求的,那几年还有疫情的冲击,大环境也不好的情况下。相对应的,花在安全上面的费用从418万一路提高到769万,差不多翻倍,实现了500万工时无损事故。
良好的安全业绩是良好商业表现的基础,是基础的基础,是桶底,是房角石,没有安全就没有一切,所以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没有什么事情比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更为重要。这样,我们就把员工的积极性极大地激发出来了。如果员工不能温饱,不能保证自己的安全,不知道自己是否被关心和爱护,那么他们就是单纯的“工具人”。只有满足了这些低层次的要求,到了高层次的要求,他们所焕发出的强大创造力,是我们梦寐以求的,安全、效益、利润这些都不再是问题。正因如此,才要敢于设立高安全目标,把安全指标纳入精益绩效管理中。
《低碳企业建设与实践》
聂兵
低碳产业促进会副会长
今天的主题是低碳企业的建设和实践,会从宏观的政策背景,到企业落地的具体做法,给大家做一个简单的分享。按照目前的一个形式,应该是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了机遇的时代。从中国加入WTO,与世界的经济接轨后,中国的各项发展都非常快。在这个大的背景下,也出现了新的问题、新的思想、新的产品、新的技术、新的模式,甚至是新的要求、新的规则,层出不穷,可以说是一个技术爆炸的时代,一个规则爆炸的时代,“绿色低碳”的概念也就在这个背景下诞生。
一个企业的发展始终是要顺应时代的,我们在给客户提供服务的时候,客户也会不断有新的要求,而绿色低碳,或者叫碳达峰、碳中和,就是新要求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说资本向善,企业发展向善,可持续发展里面绿色低碳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从EHS来看,环境方面也专门谈到了气候变化、碳排放、碳足迹、减污降碳协同等等,这些新的要求都在不断出现。那作为一个企业来讲,我相信做EHS的同志们应该自然而然的就会发现客户新的需求,给他们提供新的产品、新的服务,这样企业可以真正地享受到一站式服务。
从1992年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开始,到2015年的《巴黎协定》,再到最近的《沙姆沙伊赫实施细则》,可以看到全球各国已经达成共识,要采取各种措施来应对气候变化问题。欧盟、美国等国家已经开始逐步对碳密集型产业征收碳关税,我国则采取一个新机制、两个碳体系、三个碳制度来积极稳妥地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企业需要关注的是什么,换句话说我们研究什么样的服务,可能很重要的是这么几个规则。从政府间的协议到碳边境关税,相关产品出口到欧洲的报关单上都要填写碳排放的数据,这些都是新的需求。
从中国的角度来讲,用习总书记的话的话说就是“从应对气候变化的参与者变成应对气候变化的引领者”。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中国应该是唯一一个把所谓的“阴谋论”转化为自身发展的动力,实现了产业的转型升级换代。这里面最主要的我觉得是我们拥有一个强势的政府,可以把政府的意志从区域到企业一直传达下去,所以说中国提出了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这两个目标,我们可不可以相信能达到呢?我相信是可以的。
那么在目标已经确定的情况下,我们企业应该做什么,我觉得应该去理解这些政策,上面说了中国在做的就是“一个新机制、两个碳体系、三个碳制度”。“一个新机制”从上到下都在提,就是“建立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新机制”,主要工作要做的就是五个方面:区域,要进行碳考核;行业,要进行碳管控;企业,要进行碳管理;项目,要进行碳评价;产品,要进行碳足迹。“两个碳体系”就是“构建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和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三个制度”就是“健全碳市场交易制度、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制度”。应对气候变化的历史使命是什么,按照联合国的说法,一个是“绿色发展”,另一个是“消除贫困”。而实现的途径也有两个,一个是“减排”,一个是“适应气候变化”。
目前,一个企业能不能得到投资方的认同,现在目前比较通用的就是能不能满足ESG的评价标准,而且有统计表示做了ESG的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是要远远高于没有做ESG的企业的。所以无论从政府的政策还是贸易的政策,都会使得企业面对“如何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的问题。
企业要用什么思路来应对呢?首先要做的就是进行核算,也就是要先摸清碳排放的家底。碳排放分几种,一是企业的碳排放,二是产品的碳排放,三是项目的碳排放。所以企业要做减碳的其中一个思路就是源端减碳、荷/网降碳、储能削碳。另外一种思路就是国家的“N+1”,“1”就是顶层设计,智慧能源与碳排放管理,“N”就是多个领域、行业的减碳方案,全领域节能降碳加管理,哪种更适合就要看企业自己的发展战略与哪个思路更加契合。
最后我们可以看一下收益,当然根据企业不同的类型和阶段所带来的收益会有所波动,但根据我们的经验分析,一般1~3年可以将碳排放的项目基本完成,最后都能达到30%~40%的碳排放降幅收益。我们要做的就是挖掘这些收益空间,然后实施出来,资产化。这些都会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打下基础,所以我认为双碳和EHS的结合是顺理成章的。
《设备完好性管理》
廖敏坚
共生代资深顾问
每天进工厂看见最多的,除了人之外就是设备了。设备的安全管理是我们管安全必须重视的东西,其中设备的完好性就是我们设备安全管理的一个部分。
什么是设备完好性?这个名字有很多,比如设备完整性、机械完整性、资产完整性等等,都是一个概念。这个名字来源于美国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与在1992年颁布的《高度危险性化学品的过程安全管理》法规里14个要素之一,再追溯源头的话就是杜邦的工艺安全管理。在安全生产行业标准里叫过机械完整性,在最新版标准里就改称为设备完好性管理,其实都是指的一个东西。
什么是设备完好性? 是指设备在物理上和功能上是完好的,完整的,处于安全可靠的受控状态,设备在运行过程中能够正常、可靠地执行其预期功能。 你没法百分百保证设备不出事故,你在设计设备上就有个准备,该工作就工作,该停止就停止,该报警就报警,预期设备要怎么处理它就会怎么处理,这就是预期功能。那什么是设备完好性管理呢?注意,和上面说道的设备完好性不同,它一种管理方法,确保组织的设备在其整个生命周期内保持完好性、完整性,防止设备受到破坏、损坏或未经授权的更改,以保持其安全性、稳定性和可用性。设备完好性管理是过程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贯穿了设备和装置从设计安装到停止服务、拆除回收的整个寿命期。
为什么要关注设备完好性呢?我们管安全的人关注最多的可能是“不安全行为”,“不安全状态”,甚至会深挖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些“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就是我们常常说的管理问题,或者叫管理缺陷。那我们能不能挖得深一点呢?就是这个设备设计的时候,它的预期功能是什么样子的,这部分我们可能关注的就会比较少。其实风险管控不仅要前移,这些控制措施也应该前移,不能等到发生事故之后才去思考怎样才能做得更好,我们要去想在设备出现事故前怎么保证不出现非预期的事件。这些就是设备完好性会关注的问题点。
2019年美国费城南部一家炼油厂发生爆炸事故,事故的原因很简单,就是一个烷基化设备里面一个管道的弯头出了问题,发生了破裂。事后调查报告表明,这个弯头的材质与其他管道材质有一些差别,主材质虽然是碳钢,但镍和铜的含量稍微偏高,导致这个弯头更容易收到氢氟酸的腐蚀,弱化了弯头的机械性能;另外,炼油厂很多年都没有对这个弯头进行检查检测,所以时间长了之后导致弯头发生破裂,氢氟酸泄漏。事后调查还发现当时美国对这个输送氢氟酸的管道和弯头的材质没有任何的要求,理论上说这家炼油厂还是合法合规的,但后果大家也都看到了。
那么设备完好性要关注什么东西呢?实际上要关注的东西不少,我在这里提取了 四个最重要的方面:关键设备,采购/制造/安装的质量控制,对设备的检验、测试、预防性维护,关键任务。 一个设备,如果它失效、失控的时候可能会导致严重事故的,那这个设备就应该被认为是关键设备。有了关键设备,接下来就是关键设备的采购、制造、安装的质量控制。关键设备关键设备,已经是关键了,所以要在源头把好关,选择质量更好的设备产品,确保安装不会出现问题等等。然后就是关键设备的检验,测试和预防性的维修维护,保证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出现问题。最后一个是关键任务。关键任务是什么呢?就是如果我在关键设备上进行维修、保养、维护的时候可能会导致设备出现问题或者导致之后的运作可能出现问题的就是关键任务。其实很多行业里,尤其是化工行业,很多的泄漏、事故都是因为关键任务不合格导致的。以上四个方面,核心都是为了提高设备的可靠性,也是设备完好性的关注点。
设备完好性管理的范围是包含了设备的整个周期的,从设计、采购、组装、验收、安装,到测试、调整、保养、维修、报废,都应该纳入管理范围。关键设备有很多很多,不同行业,乃至于不同的工厂都会有不同的区别,比较常见的就是危险物质的储罐/容器、压力容器、管道系统元件、泄压装置、控制系统、通讯系统、应急系统、消防系统、关键动设备等等。设备的质量保证就是上面周期从设计到安装的阶段,那这其中就包括选型、采购、供应商的管理、制造过程的管理、运输和安装的管理、验收。这其中特别重要的可能很多人都想不到,那就是选型。大约在05年的时候德州的一个炼油厂也发生过一个很大的事故,它的液位器量程只有三米,也就是说液体高度超过三米的话这个液位器就测不准了,结果就发生了事故(注:2005年3月23日BP公司在德州炼油厂发生爆炸造成15人死亡,170余人受伤。CSB的调查指出,BP公司在明知该车间的一些警报器和一个液位变送器失效的情况下却仍然启动了设备,导致发生了事故),说明这个选型是有问题的,所以说 设备的设计和选型是非常重要的。
在设备完好性管理中,一些常用的工具和我们平时安全管理所用的会有一些差别,最常用的就是DFMEA(设计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和PFMEA(过程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
一个设备,如果失效了该怎么办,该怎么去预防失效,其中第一就是要在设计阶段就考虑这些东西,这里就用到DFMEA。
第二就是安装过程中要如何预防失效,有没有可能安装过程出现问题导致设备失效,这里用到的就是PFMEA。另外一个用到比较多的工具是HAZOP(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
第三个重点就是设备的检验、测试和预防性维护。通过观察、测量、测试、校准、判断,检测设备缺陷的发生和评估设备部件的状态,对设备的有关性能进行符合性评价,让设备在出现问题前能进行妥善维修或更换,防止出现事故。维修和维护也有不同的策略,从故障性维修、预防性维修、预测性维修、改善性维修,到最后以可靠性为中心的设备维修。以轮胎为例,当轮胎出现漏气、破损的时候去换,就是故障性维修;轮胎每多少年要做更换,就是预防性维修;当轮胎磨损到一定程度后去换,就是预测性维修;当轮胎到了该维护更换的时候换成更好的轮胎,就是改善性维修。
下一个是关键任务。这里要分享一个案例就是去年上海汉邦科技公司“9·14”中效净化箱较大爆炸事故。这是个过滤粉尘的装置,更换滤芯的时候员工为了除尘就往里面喷水,但里面是铝合金粉末,结果导致闪燃和爆炸事故。按照我们上面的定义,这个装置就是关键设备,而对这个关键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就是关键任务。最好的做法当然是对这个关键任务有详细的作业指引,列出所有的问题点、可能出现的意外状况、对应的处理方式,要经过培训的人来专门负责,而不是一个车间主任带着两个实习生去处理这件事。
最后希望大家回去之后能多看看,自己所在的企业有没有这些问题,然后去找出来,并改善。
《数据化信息化安全管理》
陆国富
共生代主动安全文化首席顾问
生活当中处处都有安全的因素,如果我们从细处来着想,没有什么大的事情。好像总觉得美国有各种各样的事后事故分析,我们国家怎么好像没见过?其实是有的,但就一句话:这是员工违章操作造成的。没了,结束了。但是人家就有分析,原来是个什么部件日积月累发生了什么变化,最后要追究就是管理体系。你检查有什么用,管理有什么用,EHS有什么用,全部失效。事故很轻易地穿过了六七个孔,直达你的目标,这是我们在管理上最忌讳的,我们要敏感到这种程度,形成这种习惯,哪有这么容易。
有些朋友感叹有些事情很难做,因为这些东西要大量的数据来支撑。为什么我们国家报告最后就一句“这是员工的违章操作造成的”就没了,我们缺乏的就是大量可信的数据。我们的企业,从现在开始要积累可信的数据,而且要把这些数据分析上升为信息,共享出来,这样的管理更加高级。杜邦公司从1912年就开始积累数据,所以才敢说“在造成操作事故的过程当中,96%是由不安全行为引起的”。这个96%是怎么来的,它不是凭空捏造的,它有数据的积累。很多设备检查周期很长,甚至只会检查一次,所以我们一开始就要把事情做对,主动安全恰恰重点就在这。在座的各位好像总觉得做事很吃力,工作压力大,做得不顺心,为什么?因为该承担责任的人没有站出来。我们管生产、管仓储、管运输、管设备,就是要把安全的责任担起来。我们安全人员是资源、咨询、帮助、提供方案、培训,是这些角色,而不是颠倒过来。
我们既然没有数据,没有信息,那我们所做的安全决策就是一拍脑袋出来的,是上级要求,是法规制裁,是这些方面的监督。而我说的数据化信息化就没有这方面的监督,是企业为了自身风险,防、管、控,由自身的要求延伸出来的。
梳理当前企业安全管理的现状后,会发现数据化信息化管理已然成为最短版。为什么要做数据化信息化?因为数据化信息化安全管理是企业增强系统管理,提高企业综合效能的关键抓手,是企业管理精细化的必由之路。数据是怎么来的?数据就是测量出来的。没有测量就没有管理,没有数据收集、分析,就没有管理!所以企业一定要改变观念,不要觉得数据收集的设计、收集的过程、数据的分析没有价值。事实上,数据才是最有价值的部分,能够作为经验改善,然后传承。
《ESG披露和系统建设中的挑战》
刘宏亮
华利集团首席可持续发展官
今年我们会从两个大的角度和四个方面来讲,第一点是披露过程中会面临的问题,第二点是构建ESG体系存在的问题和挑战,第三点是科学碳目标验证过程的挑战,以及最后一点,如何实现科学碳目标。
那么为什么要进行ESG披露?披露有两种情况,一种叫做强制性披露,一种叫做自愿性披露,所以不同的组织的话会面临不同的问题在里面。有的组织属于强制披露的范围,那么监管的要求就是必须要披露。另外就是“我面对众多投资人”,或者“我希望吸引更多投资人”,所以想要有个好的ESG评级。投资人要了解一家公司会有什么样的渠道呢?那就是打开这家公司的官网,去看里面有关可持续性发展的资讯,另外的话就是去读它发布的ESG报告。但是ESG报告存在一个问题,就是这东西太多页了少则几十多则几百。我们每年花好几个月的时间来写ESG报告,到底有几个人会仔细去阅读呢?我相信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没有。所以有个很简单的办法就是:看ESG等级,这些都是很重要的动因。今年我请我的团队做了大数据分析,把A股上市公司的披露情况做了一个完整的收集调查分析,统计了深交所、上交所、北交所,做了一个数据汇总。在2023年,我们有两千多家上市公司发布了ESG报告,所以我们可以预见每年发布ESG报告的公司的数量会逐年上升。
发布的ESG报告中大家都在谈什么议题呢?ESG报告里有个叫做“实质性议题分析”,这个就决定了哪些议题要发布。从数据上来看,中国大约70%的公司还是按照GRI(全球报告倡议组织)的标准来做披露,那GRI就要求向利益相关方做实质性议题分析。我们抽取了100家公司的ESG报告,并把里面实质性议题做了一个汇总并分析,2023年中国企业做的实质性议题分析主要集中在研发创新、合规风险管理、员工权益、职业安全健康、公司治理、职业安全道德等等。这些实质性议题和我们预估到的未来风险趋势之间还是有些许偏差在里面。从未来十年的角度讲,我们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的绿色部分其实是环境风险,而环境风险里面最主要的又是气候风险,所以尽管我们目前国内上市公司披露的议题里面环境和气候方面占的比例是比较低的,但是我们可以预见在未来几年这部分的比例会逐步提升。从2023年到2024年,以监管的角度来讲有很多政策的变化在里面。就在两天前(11月6日),三大交易所又发布了可持续发展的指引,非常详细地说明了企业应该怎么样去编写ESG报告,怎么设定框架,还有很多细节也包含在其中,非常值得各位去参考。
我们对全球主要的披露标准和政策做了一个简单的梳理,里面有几个点我觉得还是比较重要的:第一个是TCFD(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虽然TCFD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是他们制定的披露报告的框架,也就是我们说的“四要素”、“四支柱”,目前还是被广泛使用的。这个“四要素”表示议题要从四个方面来进行描述:治理方面是怎么展开的、策略方面是怎么设定的、风险和机遇如何、如何设定目标和指标。第二个是这几年的发展变化里CSRD(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指令)的标准与CSDDD(企业可持续发展尽职调查指令)都包含了一个“双重重要性”的概念在里面。在今年三大交易所发布的文件里面也采用了这一个概念,这个和GRI会有些许区别,因为GRI主要是影响重要性,而ISSB(国际可持续发展准则理事会)则是讲财务重要性。现在我们讲的是双重重要性,也就意味着编写报告设定议题的时候,你要是决定这个议题到底是具有影响重要性还是财务重要性,或者二者皆有。按照A股交易所的要求:如果具有财务重要性,那就必须按照“四要素”的模式进行披露。5月份财政部发布了一个《企业可持续披露准则——基本准则(征求意见稿)》,也是采用了“四要素”的原则在里面。很快,9月上市公司协会发布了《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工作指南》,在这种频繁发布的指南中我们看到两个变化:一是我们与国际接轨的趋势是十分明显的;二是我们想一步直接走到最高要求,因此对企业也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描述这些议题的“四要素”里,“治理”最主要是公司董事会层面的治理是如何开展的;是不是有个专门的委员会来负责ESG相关议题的管理;有没有什么常设机构,这些机构的日常工作机制、权限、工作结果是怎么样的,这些都要做一个详细的表述。“策略”是组织在制定策略的时候是怎么样考虑到组织所面临的风险和机遇,“风险管理”就是企业要有一个风险管理的流程来管控所面临的风险和机遇,最后“目标和指标”所涉及的面非常广,推荐各位去看看大厂的ESG报告。
A股上市中国ESG披露所面临的问题,我们做了一下梳理:双重重要性分析、TCFD框架、科学碳目标、范围三披露,还有其他东西。在本周三(11月6日)里三大交易所发布的指引中对双重重要性分析做了非常详细的指导,企业可以去借鉴,并在里面找出适合自己的方法。第二个TCFD框架,对财务重要性的议题就按照这个四要素进行展开,来做议题的披露,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问题。科学碳目标里,范围一范围二我相信很多企业能自己解决,但是范围三,因为绝大多数范围不在你的控制当中,那要怎么进行范围三的数据收集、统计和披露,是比较难的。有问题,就有解决办法,按照我们理解就是组织的高层肯定要对这件事情重视起来,是不是重视就体现在愿不愿意投入,愿不愿意在人力资源和人才培养上投入,这几件事情都是息息相关的。然后就是数据库的建立和方法学,但我们很多目前用到的数据库都是十年以前,甚至更久,或者范围波动区间非常大,直接导致披露结果差异巨大,所以需要社会各界包含政府的一起努力,构建出一个全面、实用的数据库。最后的合作交流也很重要,我们所面临的议题都不是一个人、某一个单位或者某一个行业能够单独解决掉的,需要各行各业一起配合和努力。
峰会总结:
如果我们的企业是以“领先”的思想去带领我们的EHS,和以“合法合规”的思想去做EHS,那么我们的心态就完全不一样。
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到精益管理的很多东西都能让EHS人找到快乐的源泉,找到激励的感觉,找到被关注、有成就的感觉。那你如何做呢?如果EHS仅仅停留在去检查去发现问题,那你怎么让自己,怎么让你的团队,怎么让你的老板快乐起来?大家注意,EHS老讲安全意识、环保意识,意识是什么?是我们留意到了。那我问问大家,你有没有一个意志:我要怎样?
还有个特别有意思,特别重要的东西,现在的系统跟以前讲的“系统”完全不一样了。今天你们看到的AI系统也好,碳循环的东西也好,管理体系的东西也好,双碳路径也好,数字化信息化去做决策也好,都依赖于你把基础功课做扎实。如果我们没有基础数据,那都是假的。数据,从哪来?未来的系统,数据不是你来记录的,是设备、仪器这些自动录下来的,那就能够走向更加完善的AI,更加完善的智能化。
我不知道未来的应用有多广,所以我觉得EHS是一个大有前途的世界,我们可以把EHS做得板板正正规规矩矩,做得科学严谨,也可以把EHS做得快乐,有成就!
所以祝愿在座的各位,每个人对自己所在的领域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把我们提到的这些工具利用起来,尝试新的东西,大胆创新,让系统强劲有力,真正的支撑企业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