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多数企业在制定的安全目标,有的是“零事故”,有的是“零伤害”,这两个到底有什么不同和相同之处呢?
零事故,是每个企业和EHS人追求的目标。多数是指零重大伤亡事故、零重伤事故、零损失工时事故等,多以不发生事故的结果为导向,通称安全的结果目标(事后目标)。安全管理做得好的企业,在没有重伤事故时,还会增加设定零医疗事故、零严重未遂事故、零职业禁忌等结果目标。还包括重伤事故率、事故下降率、事故减少率等指标,均针对零事故设计的结果目标。
也有很多企业提出了零伤害,有些人认为与零事故是同一概念,不排除有人将零伤害与零事故同一概念混用。其实这二者之间还是有很大不同之处的。零伤害 ≠ 零事故,零伤害的理念和深度远远超过零事故。
零伤害,主要从消除事故隐患和风险出发,在没有安全事故发生之前,积极消除和控制隐患、风险。除了需要做到零事故,还需要做到:全员参与安全活动,如风险辨识、岗位危害分析、隐患排查、急救事件和未遂事件汇报调查、行为观察等,也可以包括了设备停机故障等,通过全员参与将风险和异常尽可能消除和消除,从而达到零伤害的目标。常见追求卓越安全绩效的企业,所制定的、高标准风险管控的前膽性/引领性安全目标(预防性目标),通称安全的过程目标。
如要做到零伤害的目标,在制定安全目标时,考虑做到零事故的同时,还需将事故发生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程度。即提出了前提条件:企业必须将可能造成重大或严重事故的风险,通常称高风险或不可接受风险,通过可靠的风险降低措施有效消除和控制,达到风险可接受水平。看似简单的前提条件,确是很多企业长期存在的恶疾。如何做到?这需要企业管理层承诺和大量资金投入,尽可能通过可靠的技术措施,即系统或设备的本质安全设计来消除和降低风险。
只有将所有高风险全部消除和可靠受控,事故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水平,即可控制事故的发生和发生后造成的结果,方能真正做到零伤害的目标。
企业管理层在制定安全目标时,需要考虑安全管理的现状和期望。安全管理基础比较差,安全事故频发的企业,更多的追求是零事故(结果目标)。对于安全管理基础好,事故少风险控制比较好的企业,建议除了事故的结果目标之外,再制定零伤害相关的过程目标,持续地降低事故发生的风险和危害。
多数企业管理层制定安全目标时,基本上都有零事故。因零事故是通用的、直观、简单、易衡量、易沟通的结果目标。制定零事故的安全目标,因对管理层在安全责任制落实上要求不具体,多数管理层不了解具体要做什么,做成什么样,多数只是被动做安全管理。
对于零伤害,则需要细化、具体化、量化等等工作方能制定出来,这需要EHS精心策划、大量的准备和计划,企业管理者的参与和投入。因为零伤害是过程目标(预防性目标),与管理者一起制定事故隐患和风险消除&降低计划,需要辨识评估风险、需要资源投入,隐患和风险检查,确认风险的管控效果等;还需要向员工宣导安全,搭建全员参与安全活动的机制和氛围,如激励员工自主发现、报告和消除事故隐患,培训和辅导员工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等等。
制定安全目标,最好是结果目标和过程目标相结合。即安全目标,既有结果目标用于考核安全绩效达成的情况,同时也有过程目标(预防性目标),通过具体隐患和风险消除及降低,保证结果目标可持续性达成,践行企业在安全上的承诺和责任,二者相辅相成最佳。
EHS人员制定安全目标时,需要引导企业管理者更多地关注过程目标,而不是只关注结果目标。这样不仅能引导管理者多关注预防性工作,同时更能让管理层跨行安全责任制,如何引导企业管理者?你需要做好下面这些工作:
1、收集企业或同类型企业发生的重大事故、重大事故隐患;
2、管理者需要知道:本企业历史事故及现存在的重大事故隐患和风险;
3、与管理者一同制定重大事故隐患和风险的消除和降低措施,及实施计划;
4、重大事故和风险的管控措施,企业管理层定期检查和监督实际执行情况,包括管理制度、操作规程、人员能力、违规行为等;
5、建立全员参与和安全管理文化:如全员参与识别、辨识和控制风险,隐患报告激励、员工参与隐患排查和整改等。
2021年6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于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决定》,自2021年9月1日起施行。
国家提出人民至上及大健康的概念,同时国家在安全管理上提出更高、更严、更精准风险管控的要求,在安全事故大幅度下降的同时,对企业的安全管理,从零事故升级到零伤害!
目前,大多数的企业的安全管理,处于初级或中级阶段,主要工作如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安全责任制、隐患排查制度等,即在建立规章制度和标准要求,规范化管理和制约员工的不安全行为,处于要我安全的初级或中级阶段。这种安全管理模式,可以预防和降低部分事故的发生,但无法做到零事故!
在安全管理的初级和中级阶段,安全管理人员是警察,监督和检查员工,员工处于被动管理和监督状态下;大多员工不会主动参与安全活动,不愿或不能主动提出安全改进建议,对安全管理制度或操作规程不合理、及违规作业,有意或无意视而不见。同时,多数企业普通存在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质量不高,管理层参与安全工作的主动性不高,全员安全能力不足等等问题。这种情况下,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度比较低,事故风险随人随事时时存在,事故的发生是必然的!
企业领导者引领安全文化
首先,需要明确企业管理者的安全职责,需要做到:
● 设计工作场所、工作程序、规章制度、PPE,在组织管理中安全优先。事故发生时,需要关注设计和管理中如何防止事故及员工行为。
● 制定安全策略:与安全经理一起制定安全策略。鼓励员工安全主人翁感。
● 提供资源:员工所需的安全改善,新产品/工艺/服务时,确认是否满足员工需求,防止产生更多问题。
● 信息:分享安全策略,事故。所有事故必须分享,关注最重要的安全预防和最常见的事故。
● 聆听:员工知道日常操作,管理者需要澄清问题。
● 全员的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工作岗位危险分析(JSA或JHA)
● 安全行为观察(BBS)
● 安全文化搭建
● 班组能力建设
● 全员安全能力提升
● 工艺安全风险评估
● 新产品安全风险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