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HS.CN前言:

2017年11月18日,北京市大兴区西红门镇新建二村一自建房屋起火,火灾夺去了19条鲜活的生命;11月20日,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镇联安社区谭约东村北路美梦床上用品仓库发生火灾,火灾遇难者升至6人;12月13日,北京朝阳区十八里店乡一处村民自建房发生火灾,致5死8伤……冬季天干物燥,用火用电用气频繁,历来是火灾高发期。11月以来,全国各地接连发生各种各样的火灾事故,一时间让大家都诚惶诚恐。不仅是火灾,让人心寒的更是长期隐藏在火灾底下的违规原因、事后的处理手段及长期隐藏的不合规现象。

本期聚焦主题:大隐于市,隐藏的定时炸弹——合规的步伐不能拖

一、北京大兴11·18火灾

1、事故经过

  2017年11月18日,北京市大兴区西红门镇新建二村一自建房屋起火,火灾夺去了19条鲜活的生命,死因均系由火灾引起的一氧化碳中毒。经公安部门调查,起火原因系埋在聚氨酯保温材料内的电气线路故障所致。

 

 

  新建村位于北京南边大兴区西红门镇。工商资料显示,这个地区有82家服装制造企业,其中新建一村有22家。

 

  本次火灾发生在“聚福缘公寓”,一位亲历者透露,事发公寓是3层建筑,有一层是地下室,两层楼是出租的公寓,十多平方一间,有的一间住三四人。这样的房间共有上百间。有记者问到,当时是不是就一个逃生通道?火灾亲历者回答:“有两个,两个口都是铁门,大门没开,开的小门。”

 

  在此租住的服装厂员工介绍,公寓里房间的面积都很小,是集体供热。地下室可能有仓库,可能是个工厂,此前一段时间,常听到“咣当咣当”的声音,变压器也总跳闸。

 

2、偶然中的必然

  据调查,火灾现场属于生产、住宿、储存三合一场所,且只有一个安全出口,疏散楼梯和冷库是直接相通。而二层公寓本来可以逃生的通道就很狭窄,窗户又被铁护栏锁死,导致事故发生人员伤亡惨重,如果当时的住户能利用被单从窗户出去,逃生的机会更大。

 

  经初步调查勘验,起火建筑东西长80米,南北宽76米,占地面积608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0000平方米,地下一层,地上两层,局部三层。地下一层为冷库区,共有6个冷库间,总面积5000平方米,目前正处于设备安装调试阶段。地上一层为餐饮、商店、洗浴、广告制作、生产加工储存服装等商户,总面积约6600平方米;地上二层、局部三层均为出租房,总面积约8300平方米,共305间房、租住400余人。该建筑是典型的集生产经营、仓储、住人等于一体的“三合一”、“多合一”建筑。

 

  在新建村的许多村民看来,火灾发生的偶然中有必然。在新建村,除了多家类似聚福缘公寓的大型公寓外,还有很多村民自建房子对外出租,这些地方的消防设施大多不过关,充斥着安全隐患,随时有可能发生火灾。

 

  有些企业用大量的易燃材料改建或扩建员工宿舍,薄薄的墙板一点就着;有的工厂把厂房改成公寓出租,屋里屋外私拉的电线密得像蜘蛛网;有些村民占着村里的疏散通道盖房群租,万一出事,救火车、救护车都进不了村……

 

  西红门镇镇长司文韬介绍,其实聚福缘公寓的这次事故是有可能避免的。原本公寓的腾退工作已经启动,但是11月初下发的腾退文件,大部分租住户都已经签约,原计划11月18日进行腾退工作。但后来考虑到是周六,也是希望租住户能多点儿时间找房子,结果临时将清退行动时间延后到周一(11月20日),现在大家都很后悔。

 

 

3、灾难后的整治行动

  火灾发生后,北京市部署在全市进行为期40天的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清理大整治专项行动,绝不让悲剧重演。清理整治重点场所和行业领域包括有:严查彩钢板建筑、“三合一”“多合一”场所;严查仓储物流、集贸批发市场、出租房屋、出租大院等生产、加工、储存、住人场所;严查易燃易爆、施工工地、燃气管线等高危行业领域;严查工矿商贸企业危险化学品使用;严查安全生产大检查发现问题隐患单位等。

 

  据了解,北京市内即将迎来一场搬迁大潮。根据网友晒的各种“通知”,不少外地人聚集地都收到了作坊式工厂停产停工、租户限期搬离的通知。舆论普遍担心,又可能带来哪些影响?

 

  公众的一些争议就在于感觉政府有“一刀切”的嫌疑,且不少租户以及小工厂主几乎没有充分的准备时间。以火灾安全名义清退公寓,很容易引发质疑,火灾究竟是因为群租导致,还是因为防火措施没到位,如果是后者,就应该从完善防火措施入手,不能因为火灾,就彻底清理群租,因为这是两个概念。(EHS.CN:这个影响小编真的深有体会啊,一直在等淘宝上新买大衣,然而店主却说所在园区要被查封勒令搬走,只好延迟发货,好心塞T=T)

 

二、大隐隐于市:长期不合规的隐藏现象?

1、物流的 “仓储危机”

  受到波及的除了租户,还有物流仓储。北京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印发《北京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清理大整治专项行动的通知》,宣布开展为期40天的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清理、大整治专项行动。其中快递企业使用较为广泛的“彩钢板建筑、厂房库房、仓储物流”设施被列为重点清查目标之一。

 

  仓储物流行业较高的行政准入条件不仅形成了行业进入壁垒,也成为竞争分化的导火索。在监管不能处处覆盖的现实背景和正值“双十一”和“黑五”的关键时刻下,使得符合安全标准的大型仓储快递企业无形中获得了竞争优势,而小型民营快递企业将受到不同程度的负面冲击。不同于大面积的沿街门面店,这类快递中转站通常“藏身“于居民楼内,面积一般约十几平米,却通常集“经营、仓储、居住”于一身,是典型的“三合一”场所。

 

  不少快递中转站紧邻居民楼,但却与居民楼没有防火分隔,防火设置不到位,并不符合国家相关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此外,一些小型中转站不仅缺少消防设施,而且可燃物多,增加了火灾负荷。不少网点承包制,存在“三合一”的违法现象。一些快递中转站既当仓库、办公,又用于住人,隐患极大,一旦引发火灾,就可能伤及人身安全。而按我国现行消防技术规范,工业建筑和居住建筑是不允许混合使用的。

 

 

  消防喷淋被堵塞、电瓶车飞线充电、防火分隔不到位……这种种的安全隐患,可能就发生在不少紧邻居民区的中小型快递中转站内。更令人担忧的是,不仅消防设施有待整改,还有一些快递中转站“堂而皇之”搬进居民楼,把居民楼当作了仓库和住人场所。而且,快递中转站的安全隐患通常存在“动态性”,也容易出现反复,需要从业人员防微杜渐。

 

  2015年天津港“8•12”事故后,各地纷纷对物流安全,尤其是危化品的安全管理进行了强化,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措施,使物流安全乱象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遏制。然而,物流行业依然隐患密布,仓储设施不合规范、运输过程超载超限、救援处置水平不高等问题突出,尤其对危化品的安全监管存在漏洞,亟须通过完善法规、理顺体制、强化责任、创新手段来清查排除隐患,确保物流安全。

 

2、物流、仓储不能再走老路了!

  一个必须承认的尴尬现实是,尽管中国物流在过去十年的高速发展中创造了让世界同行难以企及的中国速度,但是,数以万计的基层网点在提升快递时效和服务质量时,忽略了对自身品牌形象的建设,不少基层网点的工作环境和十年前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以至于出现了“总部像欧洲、网点像非洲”的强烈反差,就连不少基层物流从业者也认为“物流是低端产业”。

 

  实际上,快递企业从“肩扛手挑”进化到大规模的使用自动化分拣乃至智能仓储等现代化的运营模式不过是最近几年才出现的变化,相比较那些规模较大的物流企业有足够的投入来保证仓储和分拣这些末端配送环节的效率,大部分中小型快递企业仍处在较为“原始”的运转模式之下,甚至一些规模较大的物流企业为了局部降低成本,也会租用一些“成本比较低”的设施来提供服务

 

  物流公司自建库这次受到的影响都比较小,因为在启动和验收等环节都有预案,而大部分租赁场地受到影响。很多自建仓库能够获得营运资格是有一定的历史因缘的,坦白说就是一直在安全线的边缘地带游走,最终的目的是最大化降低成本,提升利用率。

 

  EHS.CN:从长远来看,这算是一件好事,可以倒逼企业升级末端仓储和分拨环节。目前看很多好的仓库拿钱都租不到,高标准的仓储设施太少了。另一方面,正因为此次自建库以及高规格仓储设施受到影响较小,使得这部分设施的主要使用方能够迅速调整,将影响降到最低程度。但未来城市周边很难再有大量的土地给物流企业建设仓储及分拨设施,势必会将越来越多的发展空间导向周边地区,这也对企业在整合配送和分拨环节带来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各家的网点太多太分散,其实每个大的物流企业更应该将设施集中度提升,同时从流程和设施上去寻求效率的提升,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广撒网的模式。某种程度上来说,政策和产业升级的制约会对行业现时业务带来影响但也有可能帮助行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3、企业改善的难度

  物流仓库的发展趋势是跟社会和老百姓的期望紧紧联系在一起的,甚至包括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前景的预判。在十年或二十年以前,政府的执法力度可能会相对宽松,甚至有相当多的专业人员会抱怨执法不到位等等。但企业是否能预计到,政府执法力度的转变,只在三五年的时间内,就迅速地发生了变化,因为这与社会的期望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在EHS领域做得比较好的企业,它们对环境健康安全的社会需求会理解得比较快速和到位,会迅速的采取对应措施。但对于物流和电商行业,它们是近几年才蓬勃发展出来的一种新业态。这种业态在环保安全领域的积累,其实并不深厚。对于政府未来执法力度的判断,也不是十分清晰。以至于在快速扩张的过程中,环保安全配套措施会无法迅速跟上扩张的节奏,会有意无意的被忽略,

 

  扩张性发展,是企业发展不平衡的一个典型状态。无论是物流还是仓储,只有规模效益大,才能获得较高的利润。而环保安全的发展节奏相对会慢一点,而且需要有一个时间周期来完成。与快速决策的产品相比,安全环保的决策实在是太慢了。

三、不合规隐藏现象之:双层油罐

1、双层油罐目前的现象

 

  除了物流仓储,双层油罐也是最近比较热门的存在隐患较多的话题之一。近几年,我国有关环保话题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地下水污染也成了治理的重点。在2015年国务院发布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中,要求加油站地下油罐应于2017年底前全部更新为双层罐或完成防渗池设置,从而规避传统单层钢制油罐由于长期腐蚀、埋地敷设而容易发生渗漏等缺陷。

 

  据了解,普通单层油罐因为长年埋于地下,容易受到地下水气的侵蚀以及电解腐蚀,如果被腐蚀则会产生损裂,从而导致油品泄漏。据统计,我国有接近10万座加油站,按照平均加油站4个地下油罐来算,意味着地下埋着40万个储油罐,其中多数为普通的钢制油罐。

 

  对于我国近十万家加油站,据早前调研数据显示,有7成甚至更多的油罐存在不同程度的泄露问题,导致的污染情况具体有多少不得而知,不过有些前期的数据可以做参考。早在2010年,中国科学院为了编制《加油站渗泄漏污染防控标准》,针对天津市部分加油站做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地下水样中,烃检出率为85%,强致癌物多环芳烃为79%,部分样品中检出挥发性有机物苯、甲苯、二甲苯,这些均为有毒有害物质。目前已经过去7年之久,单层油罐泄露导致的污染程度更为严重。

 

  按照2012年颁布的《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规定,对于加油站埋地储油罐的防渗措施要求是使用单层油罐的需要加防渗罐池,或者直接更换双层油罐。2015年国务院又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5〕17号),要求加油站地下油罐于2017年底前全部更新为双层罐或完成防渗池设置。

 

2、中国地下储油罐修复开展情况

  中国地下储油罐的修复工作可以说才刚刚起步,还处在防渗防漏阶段。目前中国加油站地下油罐防渗改造工作正在开展,将优先完成建站15年以上和周围存在饮用水源地等环境敏感点的防渗改造工作。

 

  2017年3月,由环境保护部水环境管理司领头组织编制的《加油站地下水污染防治技术指南(试行)》(指南)发布进行试运行。指南适用于加油站的地下水污染预防、日常监测、环境状况调查、采样和分析、地下水污染模拟预测、地下水健康风险评估和污染控制与治理工作。下面是指南里所提出的加油站地下水污染防治总体程序图:

 

 

3、企业改善的难度

  关于双层油罐,有很多问题都是历史积累下来的。随着漏油事故不断发生,也随着经济不断发展,我们会发现原有的技术标准要求过低了,社会期望更高的安全保障。在这种情况下,每一个企业都面临着技术更新的局面,这就取决于企业是否具有前瞻性。

 

  企业如果在前期能够预见到,国家在安全环保职业卫生方面的要求会快速增长,那么他们在最开始进行技术决策的时候,是否会选择最环保的方案?还是折中去选择一个在环保和技术成本上都能够达到某种平衡的方案?这就取决于企业的前瞻性和对未来的定位。

 

  目前,这个难题仍然存在。或者我们可以尝试类比一下:在未来的数十年里,机器人、高层货架、智能交通、智能物流系统的定位等等,哪些技术会被淘汰,哪些技术会被更广泛的应用?哪些前瞻性的技术,或许现在看起来有点过分,但在以后会成为现实。

 

  如果在一开始,企业没有前瞻性,在有双层罐的条件下还是采用单层罐技术,那么可能在十年、二十年、甚至是三十年以后,企业就要背负起技术改造的新成本。

 

四、不合规隐藏现象之:危化品仓

  我国当前各类型仓储形式大致占比:储罐约55%,立体仓约25%,平仓约15%,其他类型仓储约5%。由于危化品仓储基础建设投资大、技术门槛高、审批周期长、安全风险大等原因,危化品仓储能力一直滞后于市场需求的步伐。

 

1、我国危化品仓储现状:一库难求

  现阶段,各级政府对危化品存储管理更加严格,在仓储建设审批、建设周期变长,严控或暂停了仓储的增量。因此,也进一步加大了危化品仓储供需缺口。

 

  由于危化品仓储基础建设投资大、技术门槛高、审批周期长、安全风险大等原因,危化品仓储能力一直滞后于市场需求的步伐。最近几年,虽然危化品仓库储存能力有所增加,每年大约增长6-7%,但仍然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目前,我国约有各种类型的仓储企业共5000家,危化品仓储面积在1亿平方米的规模,危化品仓储需求则在1.3亿平方米左右,供需缺口大约在30%以上,部分区域甚至更高,尤其是对危化品高端仓储的需求缺口更大。

 

  危化品仓储发展的速度跟不上产业增长迅速,再加上天津港"8.12"事故之后,各级政府对危化品存储管理更加严格,在仓储建设审批、建设周期变长,严控或暂停了仓储的增量,因此,也进一步加大了危化品仓储供需缺口。预计未来,危化品仓库短缺情况,在短期内仍难以缓解。

 

2、困扰:黑仓库的滋生

  现在的危化品经营许可证办理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如实行的审批许可制度,环节多、手续复杂、时间长、费用高,企业感到很不方便。而且,危化品仓库选址阻力大、投资风险高也是制约我国危化品仓储业发展的因素之一。

 

  例如,危化品仓库因其特殊性,存在较高安全风险,不少地方出于安全考虑不愿为危化品仓库立项,选一个合适的地址成为很多仓储企业的难题。所以不少生产者和经营商不得已把危险品储存在“地下仓库”。企业在选址上总不能一帆风顺,这也造成了危化品仓库建设缓慢。与普通仓库相比,危化品仓库防火、防爆等设施的安全等级高出很多,一般投资要高出30%~40%。

 

  随着近几年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发生,造成了政府和企业之间一个比较尴尬的局面:企业想申请合法合规的危化品仓库,然而政府不敢批准,为什么呢?因为企业要真正做到合法合规,是非常难的。如果政府严格执行,那么绝大部分存放小量丙类、丁类的化学品仓库都不可以被允许通过。这种情况下,即使政府想批准,但碍于企业的条件没有达到,所以往往只能作罢。该如何平衡这两难的局面呢?

 

3、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平衡点

 

  化学品仓的问题在于标准的落地执行本身是有难度的。长期以来化学品的管理,重点是在重大危险源,而国家对重大危险源是有执行标准的。

 

  对于重大危险源,无论是油料仓库,还是大型的周转仓库、码头,都会有比较严格的监管和手续。但由于化学品本身的使用面非常广泛,在制造型企业中,化学品的使用和储存量往往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重大危险源范围,所使用的化学品的危险程度,也没有达到剧毒或者易燃易爆的范畴。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大量的制造型企业,依靠的是自我管理,政府在监管过程中能够采取的手段和执法标准相对也较为宽松。

 

  这里会呈现出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现象:在执法越来越严格的过程之中,使得不少企业开始留意到自己存放的小量而分散的化学品,是不足以满足目前有关的技术标准,包括标签、存储、运输和防火方面等,而且关于技术标准的要求也在近几年迅速发生转变。这样一来,企业就更期望小量、分散的化学品能够集中存放在危化品仓,保证在现场的危化品只有当天的使用量。这种情况下,小型的危险化学品仓库需要建立,但小型危险化学品仓库涉及的种类比较繁杂,不确定性因素也会有很多。

 

  企业存放的化学品种类和数量随时都会发生变化,所以企业希望能拿到许可证来尽可能的降低风险,而政府在批准的过程中又期望对企业的要求能更高一点,以避免未来出现的突发问题。这个矛盾并不容易解决。

 

  EHS.CN:在整治的过程中,政府是否会“一刀切”?企业是否能预留出足够的时间来进行技术的转换?企业如果不具备技术决策的前瞻性,那么很容易就会被政府给“切掉”。其实,不知道企业是否有留意到,国家经常会出台一些淘汰技术的名录。那么,企业在进行技术路线选择的时候就要多关注这方面的因素。